7月17日至18日,2025中复神鹰碳纤维应用交流活动在青海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成功举办。卡本总经理丁忠文作为土木工程结构加固行业代表应邀参会,就碳纤维在结构加固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议题给出了专业建议。
丁忠文代表卡本领取了合作伙伴中复神鹰授予的 “精诚合作伙伴”奖,该奖项是中复神鹰作为碳纤维代表企业对为碳纤维产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合作伙伴的认可。沉甸甸的奖杯是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的见证,也蕴含着未来同心同行、共创辉煌的坚定承诺和美好期盼。
中复神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碳纤维技术、装备、应用、产业化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致力于成为国际知名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企业。
作为国产碳纤维的代表性企业,其在2012年就率先突破了千吨级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工业化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实现了自主化生产,成为我国唯一、世界第三个掌握该工艺的企业。2018年牵头完成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 年实现干喷湿纺 T1000 级超高强度碳纤维工程化,提升了我国碳纤维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本次活动,中复神鹰向各行业优秀代表阐述了其从高性能产品研发到多元应用场景拓展,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全新作为和最新成果,激发了各领域对碳纤维更多应用的想象空间,相信假以时日,碳纤维会引爆更多市场需求,助力各行业向轻量高质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
一、碳材不凡 以质当先
碳纤维因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点为建筑结构加固提供了一种高效、耐久、施工便捷且对原结构扰动小的先进解决方案,完美契合了现代建筑加固工程中对性能提升、快速施工、耐久性保障、空间保护和成本控制的核心需求。但其成功应用高度依赖于优质的材料、严谨的设计、规范的施工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碳纤维按其主原料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PITCH)基碳纤维和粘胶(RAYON)基碳纤维三大类。从结构加固性能要求来考量,只有PAN基碳纤维最符合承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粘胶基碳纤维的性能和质量相对较差,不能用于承重结构的加固。沥青基纤维只有中、高模量的长丝,可用于需要高刚性材料的加固场合,但在通常的建筑结构加固中很少遇到这类用途,且在国内很少有实际使用经验。
在国标GB 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当采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时,对重要结构,还必须采用12k或12k以下的小丝束,严禁使用大丝束纤维。这主要是因为小丝束的抗拉强度十分稳定,离散性很小,其变异系数均在5%以下,且胶液容易浸润、渗透,故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能对其性能和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而大丝束碳纤维变异系数高达15%~18%,甚至更大,在试验和试用中所表现出的可靠性较差,不能作为承重结构加固材料使用。
此外,碳纤维原丝的质量稳定性对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碳纤维网格等加固材料的质量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元”影响力,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与生产厂家的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碳纤维生产流程长(从原丝制备到碳化、表面处理、上浆等超百道工序)、工艺窗口窄(温度、张力、速度等参数需精确到±1℃甚至0.1%)、各环节高度耦合的特性,对品控提出了极高要求。
中复神鹰等头部碳纤维企业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核心技术自主化、标准化体系构建三大核心策略,实现了对碳纤维生产“马拉松式”链条的精准控制,为下游的安心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碳”索未来 成就非凡
在推进碳纤维在结构加固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中,卡本先后推出了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碳纤维网格、预应力碳纤维板、智能预应力碳纤维板等先进材料,并已成功应用于川藏线铁路配套公路建设桥梁检测加固工程、G20西流高架桥维修加固工程、厦门大桥改造加固项目、塞拉利昂国家体育场加固、江苏镇江中储粮油集团粮仓加固等项目中,应用场景已涉及建筑、桥梁、隧道、风电、码头、通讯塔等丰富领域。
未来,卡本将在坚守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与上下游优秀合作伙伴展开更加深入与多元地合作,通过持续地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促进新技术、新材料在结构加固行业的应用,有力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